每年的2月都是車迷們最興奮、最期待的時候,因為車迷們終於可以再看到F1賽車,各支車隊的發佈會都會在2月舉行,而今年更是2月下旬就在巴林開季。不過與此同時,小篇身邊也多了不少人談論F1賽車,更有人常問到一些比賽的資訊,他們是新進的車迷,看Drive to Survive入坑,對於F1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

既然如此,今天就回到起點,向大家介紹F1比賽,解答新進車迷們的疑惑,順便溫故知新。由於F1牽涉到的內容是在太多,受到篇幅所限,小篇就挑選幾個在觀看比賽時必須知道的內容。

#55 Carlos Sainz, Ferrari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甚麼是F1?

F1全名是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中文為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是由國際汽車聯會轄下的最高級別賽車比賽。Formula One名字中的Formula,是指所有參賽車隊都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套賽車技術規則,因此即使車隊的設計理念不同,各位也能看到所有賽車的外觀和尺寸大致相同。現今的F1有10支車隊,F1規定每支車隊都必須有2位車手,各自駕駛一台賽車參賽。

目前F1的擁有者是Liberty Media,而負責管理F1日常及商業營運的公司為Formula One Management,簡稱FOM。FIA則是4輪賽車運動的最高權力機構,地位相等於足球界的FIFA,全名是國際汽車聯會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Federation),負責監督及管理全世界賽車運動的安全規範、賽車規格及賽車科技研究,F1是FIA旗下最高等級的比賽。

F1的比賽稱為大獎賽 (Grand Prix),這個字是來自法語,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出現。現在全球各地的賽事都能看到大獎賽這個詞,而一年一度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正式取自Grand Prix的譯音。

既然是最高等級的比賽,各車廠自然會投入大量資源,將自家的科技結晶應用到F1賽場上。為了減少F1永無止境的花費,同時希望各隊的表現更接近並增加可觀性,F1於2021年設立成本上限 (Budget Cap),限制了每支F1車隊在一個賽季中的花費,涵蓋與賽車開發和車隊運作有關的支出。上限為1.45億美元,並計劃每年減少500萬美元,2023年的上限為1.35億美元。

比賽模式

舉辦F1的賽道必須是FIA Grade 1認證的賽道,這是FIA認可最高級的賽道,只有Grade 1賽道才能舉辦F1賽事。要滿足Grade 1規格,賽道必須有3.5公里長 (摩納哥例外),維修區、緩衝區、安全設施、醫療配套、媒體中心等配套都是評估範圍。

一場F1大獎賽其實跟其他賽事無異,分為練習賽 (Free Practice)、排位賽 (Qualifying) 和正賽 (Main Race),而F1從2021年開始於部份分站實行衝刺賽(Sprint),希望能增加比賽的刺激性。

絕大部份的F1比賽都會在週五至週日舉行,週五會先舉行2場練習賽,週六有第3節練習賽,也是最後一節,練習賽的成績是不會影響到稍後舉行的排位賽、Sprint和正賽。

#4 Lando Norris, McLaren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排位賽在週六下午或晚間舉行,會分為3節,Q1 18分鐘、Q2 15分鐘,Q3則12分鐘,是決定車手在正賽起跑順序的比賽。

第一節叫做Q1,20位車手都要下場,在15分鐘內全力造出最快的計時單圈 (Flying lap),完成Q1後,單圈時間最慢的5位車手就會被淘汰,在週日的正賽就會依照Q1的成績排列。而前15名則會晉級Q2,Q1的成績就會歸零,15台車重新再造圈,最慢的5台車同樣被淘汰。剩下的10位車手則在Q3爭奪比賽的頭位資格,到最後單圈最快的車手就會獲得頭位 (Pole Position),在週日的正賽從第一位起步。因此排位賽理論上是整個比賽週中最快的時侯。

週日舉行的正賽是整個比賽週中最重要的時侯,各隊和車手將拼盡全力爭奪冠軍和積分。鑑於每條賽道的長度和設計,導致圈速都不一樣,因此不能統一圈數和時間,但FIA會以不多於305公里和不超過2小時為原則而製定各分站的圈數 (摩納哥除外)。

在Sprint或正賽開始之前會進行一個熱身圈 (Formation Lap),賽車會跟隨安全車 (Safety Car) 從起步格開出,以慢速和S字形行駛,用以把輪胎提升至工作溫度。

正賽的前3名都能登上頒獎台,前10名可獲得積分 (Championship points),從冠軍到第10名分別有25、18、15、12、10、8、6、4、2、1分 ,而在正賽造出最快單圈 (Fastest Lap) 又在前10名完賽的車手可多拿1分。

2023新加坡大獎賽是Red Bull唯一的敗仗,當站由Ferrari的Carlos Sainz奪冠,
McLaren的Lando Norris亞軍,季軍是Mercedes的7屆世界冠軍Lewis Hamilton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F1強制車手在比賽期間必須至少進入維修站 (Pit) 一次,車手會駕駛賽車通過維修站通道 (Pit lane),然後開進車隊所在的維修格 (Pit box) 來更換輪胎和進行賽車的設定微調,這個過程叫做進站 (Pit Stop)。每場比賽都會強制要求車手使用至少2種輪胎,但如果是在雨天進行,就不設此限,關於輪胎的資訊稍後會提到。

至於有Sprint的比賽週就稍有不同,週五只有一場練習賽,下午或晚間便進行正賽排位賽。週六則成為相對獨立的賽程,會先進行Sprint的排位賽,稱為Sprint Shootout,比賽方式與正賽排位賽大致相同,而當天稍後便會舉行100公里的Sprint,沒有強制進站,但只有前8名能拿到積分,分別為8、7、6、5、4、3、2、1分。

整季下來累積得分最高的車手和車隊就會獲得F1世界冠軍 (World Champion),也是F1車手和車隊夢寐以求的目標。F1有分車手世界冠軍 (World Drivers Champion) 和車隊世界冠軍 (World Constructors Champion)。衛冕車手冠軍是Max Verstappen (Red Bull),而車隊冠軍是Red Bull。

3屆世界冠軍Max Verstappen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Red Bull的2023年賽車RB19被譽為新一代神車,創下了多項紀錄。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賽車和輪胎規格

現行的F1賽車是使用地面效應 (Ground Effect),這是一種用來產生下壓力的技術。位於賽車車底的底板 (Floor) 呈向下彎曲形狀,形成一條Venturi Tunnel,因為當相同份量的空氣在由大轉小的管道中能加快空氣流動並壓縮空氣,令車底出現低壓區,從而為賽車產生下壓力。

F1賽車的動力系統並不是叫引擎,而是動力單元 (Power Unit),由一台1,600 cc V6單渦輪增壓引擎 (ICE)、MGU-K (動能回收系統) 、MGU-H (熱能回收系統)、能源儲存電池 (ES) 與中央電子系統 (CE) 電池組成,可輸出1,000馬力。現時F1有4家動力單元製造商 (OEM),分別為本田Red Bull Powertrains、Mercedes-AMG、Ferrari和Renault,而到了2026年規則大改的時候,Audi和Ford也會加入。

F1容許車隊在賽季進行途中推出升級套件,使車隊能持續改善成績,爭取奪冠和得分的機會,因此我們會看到同一台賽在不同的比賽中略有不同。而升級戰也十分考驗車隊的開發能力和財政,因為升級是影響車隊和車手成績的重要因素,而且需要大量資金才能完成升級。

Mercedes動力單元被視為最可靠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F1輪胎由Pirelli統一提供,賽車會使用2類輪胎,即乾地胎 / 光頭胎 (Slick tyre) 和濕地胎 (Wet tyre)。Slick tyre是在乾路面上使用的沒胎紋賽車輪胎,由於沒有胎紋,因此能適當地減少輪胎與路面的摩擦,提升整體速度。Wet tyre是表面有坑紋的輪胎,可增加在濕地的抓地力。

再仔細分,F1一共有8種輪胎合成物 (Tyre compound),乾地胎依不同合成物比例,分為C0、C1、C2、C3、C4和C5,數字越小代表越硬、耐用度較高 ,數字越大代表越軟和越快,但耐用度較低。每場比賽會抽其中3種使用,再分成3種顏色,紅色為軟胎 (Soft),黃色中性胎 (Medium) 和白色的硬胎 (Hard),理論上越軟的輪胎速度會越快。

每位車手在每場比賽會分配13組輪胎,在練習賽、排位賽和正賽使用。在正賽中車手最少要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輪胎。另外應對濕地亦會提供綠色的半雨胎 (Intermediate) 和藍色的全雨胎 (Wet),在濕地比賽時,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輪胎限制便會取消。

紅色軟胎、黃色中胎和白色硬胎
(Photo Credit: Pirelli)
全雨胎 (左) 和半雨胎 (右)
(Photo Credit: Pirelli)

車隊和車手

今年的F1有10支車隊和20位車手,依成績可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3各集團。上游成績最好的當屬Red Bull,去年達成了22戰21勝的驚人成就。而Mercedes-AMG、Ferrari、McLaren和Aston Martin都是頒獎台常客,但與世界冠軍還有一段差距。

Mercedes-AMG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Ferrari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McLaren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Aston Martin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中游方面,去年的競爭態勢十分尷尬,因為原本在中游競爭的McLaren和Aston Martin都已躋身上游之列,去年的中游只剩下Alpine車隊原地踏步,既無法挑戰上游,下游車隊也無法超越他們 。而下游車隊包括Williams、Racing Bulls、Sauber和Haas,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爭奪頒獎台,而是為積分而戰和擔任培訓新秀車手的角色。

Alpine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Williams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如上文所言,現今有4家動力單元製造商,而使用不同製造商的動力單元的車隊隸屬 不同陣營。在過去兩年稱霸賽場的Red Bull成立了自家的動力單元部門Red Bull Powertrains (RBPT) 並與本田合作,現在車隊與姊妹隊Racing Bulls (RB) 都是使用本田RBPT的動力單元。不過RBPT在2026年技術規則大改的時候會轉跟Ford合作。

而Mercedes就不同了,除了從2014到2021年達成車隊8連霸的Mercedes廠隊之外,還有McLaren、Aston Martin和Williams,這3支車隊都是用Mercedes動力單元的客戶車隊 (Customer Team)。至於從1950年首屆F1便開始參賽至今的Ferrari也有2支客戶車隊,即Haas和Sauber,但他們都是下游車隊。剩下的Renault則跟旗下的跑車品牌Alpine合作,只有他一個用Renault動力單元,而且長期受動力輸出和可靠性問題影響。

AlphaTauri今年將更名為Racing Bulls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隨著冠名贊助合約結束,Alfa Romeo今年回復Sauber之名比賽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Haas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2024年車隊及車手陣容,依去年車隊成績排列:

賽程表

2024年F1的賽程表將是歷年最長的,將舉辦破紀錄的24場比賽。季前測試會於2月21 – 23日於巴林國際賽道舉行,一週後在同一地點舉辦開幕戰巴林大獎賽,之後F1會在亞洲、歐洲和美洲舉行剩餘的23場比賽。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運輸的便利性和環保,以往在季尾舉行的日本大獎賽會改成在4月舉行,2星期後前往中國上海,這是中國大獎賽自2019年以來首次復辦F1 。不過另一亞洲頭牌賽站新加坡則繼續在9月中旬舉行,與阿塞拜疆大獎賽形成雙聯賽 (Double Header)。最終戰於12月8日在阿布扎比進行,是F1相隔3年再度於12月完季。

今年的賽程中,總共有8條街道賽道,分別為沙特阿拉伯Jeddah、澳洲墨爾本、美國邁阿密、摩納哥、加拿大蒙特利爾、阿塞拜疆巴庫、新加坡濱海灣,以及美國拉斯維加斯。

新加坡大獎賽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2024 F1賽程表:

觀看方法:

F1是付費觀看,大家可以在Now e beIN SPORTS收看直播,可選粤語及英文旁述。另一個方法是在F1 TV Pro觀戰。而F1 YouTube官方頻道也會有比賽精華和花絮。

總括而言,F1是一項極其複雜的運動,以上的只是一些較為常見的資訊和小常識,還有很多更深入的用字。可是作為F1入門懶人包,小編也實在不想講得太深奧,以後還會跟大家深入了解一些技術關鍵字,讓各位觀眾能了解賽場上的資訊。

阿布扎比大獎賽
(Photo Credit: Jansan Images)

詳解和更多賽車資訊盡在 Lightsout.cc
#賽車 #賽車運動 #支持賽車運動 #推廣賽車運動 #賽車手 #賽車運動員 #賽車新聞 #一級方程式 #F1中文 #F1新聞 #Race #F1 #F12023 #F1202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